内容提供:陈发祥(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
选编:李汭璇;插图:鸡毛,陈晓霖
2020年秋季,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的项目科研助理陈发祥与他的团队来到广州第五中学,在初中素养课中引进了科学幻想课。在团队的引导下,学生们在课上大量地接触科幻作品、在课后延展阅读,并撰写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以下为摘选的部分作品以及陈老师的反馈。
课程成果之一:一句话科幻“当地球已经毁灭时”
当地球已经毁灭时,飘来了一股烤肉的香味。还伴着一丝木炭味。
作者:徐晟桉(广州市第五中学初一11班)
点评:地球为什么毁灭了,是被“神级文明”当成烤肉了吗?这股香味又是被谁闻到了呢?人类的火种是否还能留存下来?短短几句话充满了趣味,又留下无限悬念,让人回味无穷。
绝望的他爬上楼顶一跃而出!
“啊~,啊~,啊~,……”
地面渐渐远去。
“是谁关掉了太空站自旋重力!”
作者:王斯琢(广州市第五中学初一7班)
点评:切入点很巧妙,短短几句话,勾勒出了未来太空站的一个完整事件。结尾反转也很有意思,让整个故事妙趣横生。
危!100%真实度的外星虚拟游戏“地球”竟无法退出,并且进入之后会失去游戏前的所有记忆,请广大用户不要再登录
作者:张川越(广州市第五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初二4班)
点评:“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为假时假亦真。”这个故事中包含了对虚拟现实、人类命运、文明层级等问题的思考。游戏如此,科幻也如此。立意很高,想象力很丰富。

《自旋重力》,插画师:鸡毛
“这个世界根本就是个骗局。”
他仰望着天空,发现那其实才是地面。
作者:王希明(广州市第五中学初二9班)
点评:著名科幻家刘洋的《火星孤儿》提出一个问题:假如课本上的所有知识都是错的会怎样?如果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骗局,那人类又是被什么力量禁锢在了“天空”呢?这个故事短短两句话就把科幻悬疑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立意上与特德·姜的《巴比伦塔》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谓上品。
很久以后,宇宙中最后一个人踏上了前往过去的旅行。
作者:黄宇轩(广州市第五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初二3班)
点评:这句话显然致敬了《百年孤独》的开头,将未来与过去融合,将人类的终结与新的探寻融合。在文学层面上虽然还无法与那个著名的开头相媲美,但也是一种很高级又很科幻的致敬。
课程成果展示之二:未来博物展
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未到来,但是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着一个未来。在“科学幻想”的课堂上,同学们乘想象力之船去未来游玩了一圈。遗憾的是,大家没有办法将那些神奇的实物带回,所以在老师的策划下,用文字记录搭建了一个小型的未来博物展览:
展品:冷冻丸
设计者:邹奕霖(广州市第五中学初一7班)
描述:在未来,人们的出行方式逐渐变多,但是交通事故也多了,于是死亡率也提高了。所以科学家们制造了一种应急药品叫冷冻丸。出现严重的交通事故之后,伤者如果吃下了冷冻丸,血液中就会分泌一种胶体,这种胶体可以保住伤者的基本特征,并让全身的细胞停止工作,人就会被“冷冻”起来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广告语:危险超乎你的想象,冷冻丸让你重新回到路上。
展品:宠物智力提升器
设计者:高一鸣(广州市第五中学初一7班)
描述:未来社会,物质越来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于是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机器能连通宠物的脑电波,这种机器既能对宠物的智力进行提升训练,又能直接用脑电波跟宠物进行简单交流。
广告语:爱它,就要跟它交心。

《宠物沟通》,插画师:鸡毛
展品:脑-lib
设计者:陈梦来(广州市第五中学初一4班)
描述:该设备联通大脑与视网膜,能将书上的内容扫描后传输到大脑中,等到有空时可以把内容调出来反复阅读,所以取名“脑-lib”(lib是图书馆英文library的缩写)
广告语:书,想看就能“看”,脑-lib,与你形影不离的图书馆。
展品:无眠芯片
设计者:王浩然(广州市第五中学初二1班)
描述:无眠芯片需要直接植入大脑,在发挥作用时在大脑胼胝体形成一道“墙”,将大脑两个区域分离,这样可以使大脑交替工作与休息。
广告语:累了,就一边工作一边睡吧!
展品:杠精刺
设计者:邱琛懿(广州市第五中学附属中学初二5班)
描述:杠精刺是一种情绪芯片。当遇到杠精时,那种被杠精引发的情绪产生的脑波会反馈给杠精,从而把伤害反击给杠精。
广告语:杠精刺,咱们聊聊吧。
展品:梦境控制仪
设计者:梁一(广州市第五中学附属中学初二5班)
描述:梦境控制仪是一种可植入大脑的芯片,该芯片接入大脑后,会记录人们的梦境。如果是噩梦可以直接阻断,如果是美梦可以让人们切断外界的干扰,保证美梦结束后再醒来。
广告语:噩梦不再来,美梦用成真。

《胼胝体芯片》,插画师:鸡毛
科学幻想课课程介绍
与广州五中合办的这次科学幻想课课程是由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开发的《科学幻想——青少年想象力与科学创新培养教程》(以下简称“教程”)的一次课堂实践。该教程由[需确认]出版,是国内首套以培养青少年想象力与科学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教程。

《科学幻想——青少年想象力与科学创新培养教程》
教程以加拿大认知教育学家基兰·伊根 (Kieran Egan) 对想象力的研究与现代心理学对青少年心智发展的过程研究为理论基础,以著名科幻作家吴岩、刘洋、韩松等人作品为载体改编而成。教程分为初阶、中阶和高阶三个梯度,覆盖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龄段。此外,作文版和写作示范课覆盖全部学龄段,并结合配套教师用书《科幻应该这样教》,针对科幻写作水平的提高进行课堂培训。
教程旨在培养青少年想象力与科学创新思维,同时也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思维、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为应对未来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做准备。教程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方法。

科学幻想课程三个阶段的培养重点,作图:陈晓霖
初阶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自由想象,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对课文的研读与教学,教会学生通过提升观察力、表象力、发散力、联想力、共情力和推想力等方式提升自由想象力。该阶段的三个单元主题分别为:神秘的世界、联系的世界、责任的世界。
中阶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想象,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对课文的研读与教学,教会学生思想实验法、科学想象的逻辑自洽法、新世界构建法、推测未来法等方法进而提升他们的想象力。该阶段的四个单元主题分别为:撬动地球、奇异物性、人在太空、科技前沿。
高阶阶段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更新思维方式,让他们在阅读和活动当中培养哲学与审辩式思维,从而站在广阔的时间维度上去理解他所生活的时代。教学最终的要求指向对未来、对人类、对现实内部的深层次规律的理解——有了这种理解,学生才有可能在飞速变化的世界里、在没有经验可以参考的情况下,解决他们可能面对的各种新的问题。该阶段的教材仍在编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