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编:李汭璇
2021 O’Kids国际⼉童艺术节
O’Kids国际儿童艺术节是原·美术馆2018年推出的首个儿童公共艺术项目,以教育、表达、创造、共建、行动为项目核心,通过展览、表演、论坛讲座、公教活动等,激发儿童多元的感知力,提升儿童艺术学习与实践的能力。

2021 O’Kids国际⼉童艺术节海报
2020年是O’Kids开展的第三年,策展团队设立了一个口号为“Play For All”的三年期(2020-2022)的研究方向,并以“儿童友好城市”作为开启新阶段以及推动系统性讨论的主题,将这一在全球获得广泛实践与认同的地方治理体系介绍给本土的家长、学校、机构。
2021年7月,由涅米文化出品、原·美术馆主办、倪昆担任总策展,以及各机构和组织联合支持的第四届O’Kids国际儿童艺术节在重庆南滨路原·美术馆开幕。展览的主题是“儿童友好城市 II:艺术行动者” (Child-friendly City II:Art Osmosis),围绕“艺术作为表达 / 方法 / 纽带”三个层面,来谈论艺术在真实社会进程中的创造性实践以及在“⼉童 / 教育”场域里的潜在价值。
展厅聚集了9位(组)艺术家的绘画、装置、雕塑、多媒体影像等多种形式的创作作品,4所学校、创新教育机构、公共文化机构、特邀公益机构的创作项目,以及5组儿童与艺术家共创作品。
新冠病毒作战研究所
2020年的新冠病毒打断了每个人的正常生活,让孩子们不得不各自隔离在家。虽然没法使用云朵实验室的各种工具和材料,但是同学们的思考却没有停止。打开摄像头,隔着屏幕,看见熟悉的老师和伙伴,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这些天了解的新闻、生活的变化、学到的新技能——在这种特殊情况下, “设计项目制小组式学习”课程的重要性得以体现。

学生们在课程上制作的思维导图
除了课堂的两个小时,同学们利用其它时间来自主地深度学习、研究、创作。“团队协作、自主深度研究、分享表达”是这次防疫项目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同学们通过可视化思考惯例,将自己的发现与思考清晰地呈现出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协作,渐渐发展成网络式的思维系统,成为具有成长型思维的独立个体。

本次课程共历时七周,每周两次,通过小组共学的方式建立了“学习共同体”。同学们沟通、整合、协同、合作,表现出了互补、互助的状态与非常棒的基本素养。在整个项目的过程中,老师只是辅助者,同学们才是发起者、思考者、连结者。他们自己设定的课题, 有些角度甚至超过了许多大人的现有认知。

陈晓准的研究手稿
同学们自主地分为了四个小组:病毒的历史、病毒的结构、病毒的传播,以及病毒与人体免疫。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课题,进行深度研究计划与合作。可以明显地发现,当孩子们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时,其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完全超乎老师的预料。
重逢岛儿童艺术驻留计划
2020年夏天,作为《重逢岛》展览期间的公教项目,原·美术馆X云朵实验室推出以詹姆斯·洛夫洛克的盖娅假说为核心的“重逢岛儿童艺术驻留计划”,邀请儿童进入到视觉共生的“重逢岛”(懒坝)探寻奇妙的未来世界。在那里,孩子们成为了重逢岛的专属岛民,展开3天的沉浸式艺术驻留,思考人类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艺术、科学创作儿童版的“重逢岛生命体”并获得了原·美术馆颁发的“重逢岛儿童艺术驻留证明”。
入驻重逢岛后,驻留计划邀请小朋友们设计“重逢岛生命体”,创造岛屿新物种,引导他们崇尚科学、文明和理性,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艺术热忱,并让他们意识到,地球才是我们依存的永恒母体。孩子们由此展开天马行空的创作实践。

云朵实验室在懒坝艺术驻留期间的创作
驻留计划延续云朵实验室的“艺术·科学”项目,运用感应装置和联动机械结构,让小朋友们创作“互动感应艺术装置作品”,将他们直接引入到艺术创作体验里,在实践中学习。
驻留计划以团队合作为基础,共同讨论、设计、分配、制作。在合作过程中,由孩子们自己来讨论制定团队协作规则。在团队中,每个孩子都是被需要的,每个孩子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思考,每个孩子的想法都会获得尊重,他们的协力让团队迸发出了更大的能量。